公益的N+1种可能丨走进留守儿童的世界
当代公益微信 2021-11-05 10:18
在社会经济转型、城乡二元结构的背景下,受人口迁移和户籍制度的影响,留守儿童成为了一个特殊的群体。
通常,留守儿童被定义为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年8月发表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的光辉篇章》白皮书显示,随着返乡创业就业、就业扶贫、随迁子女就地入学等工作的持续开展,全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从2016年的902万名下降到2020年的643.6万名。
绝对数量的减少,代表着留守儿童问题正在从根本上得到改善,但并不意味着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可以放松,这一群体所面临的问题依然严峻。
北京上学路上公益促进中心发布的《2019年度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揭示:留守家庭中普遍存在亲子关系疏离问题,“亲子分离”和“隔代教养”的养育方式,给儿童的心理发展、行为养成等社会化过程产生了较大影响。
由于缺乏父母的陪伴、支撑与引导,他们的孤独感更强,内心也更为敏感,对外界的安全感不容易建立,在人生观、价值观、是非观的养成上,更容易遭遇困难;
由于远离父母、亲情缺失、监护不周,一些留守儿童不但容易成为校园暴力的受害者,也容易成为施暴者;
由于缺乏家庭的完善监护,且农村学校的自我保护教育及基础生理教育较为落后,甚至存在空白,农村留守儿童的性侵害问题也不容小觑;
白皮书对江西、安徽和云南三省2763 份实证数据进行了分析。数据表明,调查地区儿童遭受暴力对待主要分为躯体遭受暴力对待、精神遭受暴力对待、性遭受暴力对待和忽视四类,发生率分别达到65.1%、91.3%、30.6%和40.6%。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及智能手机的普及,留守儿童对手机的依赖度变强,这种状况一方面更容易让他们封闭自己的内心,另一方面在网络上与外界的信息接触增多,却缺乏必要的引导,很容易误入歧途;
......
心理学大师阿德勒说:“ 幸运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留守儿童需要更多的关注和关心,除了政府、社区的帮扶,我们以公益为向导,能够做的也有很多。
对于留守儿童的公益帮扶,我们更提倡润物细无声的路径:不过多聚焦于他们的敏感与脆弱,更关注他们所拥有的:比如嘹亮的歌声、美好的诗句、灿烂的笑脸和伟大的梦想。
因为我们不想在帮助他们的同时,却在无意中伤害了他们的尊严。
我们可以选择站在背后,用阅读、音乐、诗歌、体育去填充他们的精神世界,让他们的生命因为对更美好事物的向往,绽放出绚烂的色彩;
我们可以通过扩展他们的视野,在人生最初的懵懂阶段,去影响他们的认知,去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我们可以为生活在大山里的他们,争取尽可能多的通向父母、通向外界和通向未来的机会;
我们可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他们独立、自立的精神,让原本消极的现状成为积极的影响,同时学会正确保护自己、寻求帮助,将伤害扼杀在摇篮中;
我们可以通过工作机会的提供、扶农助农等,让他们的父母回到乡村,回到孩子们的身边给予他们谁都无法取代的陪伴;
......
如果留守的现实无法改变,至少要让他们感受到爱和温暖,让他们拥抱快乐、拥有梦想。我们相信,带着爱长大的孩子,未来一定会把爱奉献给这个世界。
上一篇:家长为啥总不放心孩子自己出门?
所有评论(0条)